“剛剛,急診室正搶救一位體溫高達42℃的熱射病患者。每年的第一例基本都在我院。”昨天的杭城氣溫高達35℃,當天下午1點半,余杭一院幾位醫護人員同時發出了這條微信朋友圈。
大伯姓張,今年五十出頭,昨天上午暈倒在路邊時,首先被余杭區一位交警發現,隨即送入了余杭一院搶救。因為體溫高達42℃,大伯被確診為今年夏天醫院收治的第一例熱射病患者。截至發稿時,大伯體溫已得到有效控制,但因合并有其他基礎疾病,還需進一步治療。
大伯暈倒被送進醫院
昨天的杭城氣溫又創新高,上午10點多,余杭一位交警在執勤時,發現張大伯暈倒在馬路邊,他摸了摸大伯身體發現很燙,隨即攔下一輛出租車將他送往余杭一院。
“當時,大伯體溫高達42℃,被確診為重癥中暑,也就是熱射病,這是一種高致命性疾病。”余杭一院急診科蔣寅生醫生說,當時急診室接到電話通知,說院內即將送來中暑病人時,大家立即備好冰床、冰袋等,做好搶救準備。大伯入院后,醫院開通綠色通道,給予了心電監護,冰鹽水靜脈輸入等救治措施。
“我們搶救了一個小時,大伯體溫終于降到了38℃,但因他還患有其他疾病,接下來還需進一步治療。”蔣寅生醫生說,這位大伯是醫院今年首次接診的重癥中暑病人。
杭城的天氣越來越熱了,按往年的經驗,進入三伏天,氣溫達到40℃左右,中暑病人會越來越多。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中暑高峰,蔣寅生醫生說,醫院急診科已經做好了各類中暑搶救的準備,備足了冰床、冰袋、冰鹽水等。
中暑后應迅速脫離高溫環境并冷敷
高溫引起的中暑主要有先兆中暑、輕癥中暑、重癥中暑三種,熱射病即重癥中暑。
“像大伯這樣的就是重癥中暑,是由于暴露在高溫高濕環境中,導致身體核心溫度迅速升高超過40℃,并伴有意識障礙如驚厥、昏迷等多器官功能受損的嚴重臨床綜合征,具有發病急、進展快等特點。”蔣寅生醫生說,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,患者死亡率高達50%以上。這類患者多見于戶外工作者以及夏季進行劇烈運動的人群。
“要預防中暑,家里空調溫度不要打得太低,不然容易引發不適。”蔣寅生醫生說,常見的輕癥中暑,病人會表現為頭痛、頭暈、體溫升高、出汗減少等癥狀。
出現中暑癥狀時,首先要迅速從高溫環境轉移到陰涼通風處休息,解開衣領,同時用浸濕的冷毛巾敷在頭部,并快速扇風。輕者經過上述處理一般會逐漸好轉,再口服一些仁丹、十滴水等,并喝一些含鹽分的清涼飲料,如淡鹽水等即可;重者,除上述降溫方法外,還可用冰塊或冰棒敷其頭部、腋下和大腿腹股溝處,同時用涼水反復擦身、扇風進行降溫。外出旅游或出差時若感不適,可用仁丹、清涼油、風油精等降溫藥品,在太陽穴涂抹。
不過蔣寅生醫生提醒,一旦出現神志錯亂、語無倫次、不安寧、昏迷等重度中暑癥狀時,應讓患者立即平臥,進行冰敷降溫等緊急處理,同時撥打120求助。(柴悅穎)
發表評論